俗话说:
好文一半题!
好的标题能瞬间提升作文的气质
赶紧来看看!
【1】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
适用于阅读,传承等。这首诗选自陶渊明的《赠羊长史》。
晋安帝义熙十三年 (417),刘裕北伐,收复长安,灭掉后秦,驻军关中,左将军朱龄石派长史羊松龄赴关中称贺。羊松龄是陶渊明的朋友,羊赴关中,陶作此诗与之。“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是这首诗中的名句,意即是说,我所以能知道几千年前祖先们所作所为的各类事情,正是因为依靠了古人所撰写的各类书籍的结果。这是陶渊明读书心得的真实体验,也是他启迪后人奋发读书的至理名言。
陶渊明从大量的“古人书”中,汲取了许多精神营养。须知,陶渊明读“古人书”也是有所选择和取舍的。他学儒家,但又反对孔子轻视劳动,批驳他“谋道不谋食”的主张;他学道家,主张“归隐”(或曰归田),但又反对“避世”。所以说,读书 ,既要有继承性,又要有目的性,还要有选择性,把这三者融会贯通,变为自己有用的知识。这就是陶渊明“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给我们的启示。
“古人书”是可贵的。它是后人认识古代社会的窗口,也是借鉴前人经验的宝贵财富。总之,欲知千载上,必读古人书!
【2】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适用于学习,知行合一等。这句话的意思是担心自足而不学习,担心学习了不去实践。这是韩愈被贬往潮州时所写的一首临别赠诗。
【3】人家不必论富贵 ,惟有读书声最佳
适用于读书等。选自唐代翁承赞《书斋漫兴二首 》 :官事归来衣雪埋,儿童灯火小茅斋。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
在封建社会,读书无疑是仕途阶进,飞黄腾达的最佳途径。诗人对读书特有的感情和兴趣 ,更主要的则是对读书本身的喜好。“人家不必论富贵”,便表明他的主要目标并不在于对富贵的追求。“读书声”之所以显得美好,是因为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人生乐趣,是一种精神寄托,是一种美的享受。在《书斋漫兴》的第一首中,他曾自豪地告诉人们:“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可见,读书已成为他的家风和特点,成为全家男女老少共同的习惯和嗜好。在这样的环境里,在这样的风气下,诗人对读书声产生一种特有的美感,便很正常了。
【4】书卷多情似故人
选自明代于谦的《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头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5】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适用于认识到别人的成功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等。选自王安石的《题张司业诗》。
其实,王安石这话不仅适用于诗,也适合于其它事物。这首诗不仅告诉我们“看”问题时不能被“似”的表象迷惑,还要人们认识到“干”事情时也不要被“如”轻易而成的外观蒙蔽,而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干出貌似寻常而实为奇崛的事情来。不付出艰辛的劳动而那么容易的事,那也只能干出看去寻常而实为寻常之事,那就不足取了。
【6】一语不能践 ,万卷徒空虚
意思是一句话语也不能实践,读万卷书也是没有用的。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选自明代周立勋的《饮酒》。
该联巨大的艺术概括力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因而具有了超越特定对象的哲理意义。读书万卷,积累理论知识,是重要的,因为“人生处万类 ,知识最为贤;但是,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正在于它能够指导自身的实践,因此,要发挥理论知识的作用,就必须密切联系实际,与实践相结合。反之,如果理论脱离了实践——“一语不能践”,那么理论再高妙、再丰富,都是空虚的、徒劳的,它犹如水中月、镜中花一样都是虚幻的,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万卷徒空虚”。作者从现实批判中所凝聚成的这两句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力度和警策作用。
【7】举世人生何所依,不求自己更求谁?
适用于自己奋斗,自立等。原诗选自唐吕岩的《渔歌子·方契理》:举世人生何所依,不求自己更求谁?绝嗜欲,断贪痴,莫把神明暗里欺。
【8】门前两条辙 ,何处去不得
适用于自己去闯荡,发挥主观能动性,勇敢等。
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同样适合做标题
选自唐聂夷中《行路难》。他在《行路难》中唱道:“莫言行路难,……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这两句诗意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事在人为”、“没有走不通的路”的意思。将其视为格言、警语也能讲得过去。格言饱含哲理。《易经》云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命运不通称之为“穷”。穷则思变,要干,要突破。这不就是聂夷中诗的绝好注脚吗? 要干,要有出路 ,“全在人”。“全在人”三字,重如千钧。人是“出处”、“路通塞”的前提,“全”是关键。一个“全”字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人间任何艰难险阻,都会被勇于攀登的英雄好汉踩在脚下,即使是穷途末路,只要艰难地走下去,莫听“行路难,归去来”的呼唤,就会有出处,就会成为坦途。只有那些懦夫才在岔道口徘徊不前,感到路难行,去不得,途不通。
【9】陋巷箪瓢亦乐哉!
适用于安贫乐道等。选自元代宋方壶《[中吕] 山坡羊·道 情》: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谁家兴废谁成败? 陋巷箪瓢亦乐哉! 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10】丈夫不逆旅,何以及苍生
适用于要经历磨难,才能成长;要经受漂泊,才能有所作为。
原诗选自于明朝俞大猷的《秋日山行》:溪涨巨鱼出,山幽好鸟鸣。丈夫不逆旅,何以及苍生?
试看:大丈夫如果不以四海为家,抛妇别雏,远离家园,又怎能造福百姓,报效国家?
逆旅,客舍之谓也。《庄子·山木》:“阳子之宋,宿于逆旅。” “丈夫不逆旅”是反诘,也表现出某种矛盾心境:丈夫也有父母妻儿,也该享受天伦之乐,他何尝不知道逆旅之苦累,思乡之痛楚,却决然离家而去。这一取一舍,放射出眩目的光辉。一家不圆,为的是万家团圆;一人弃家,为的是苍生有家;一夫甘受鞍马劳顿之苦,为的是天下百姓能安居乐业。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责任感,可敬可钦。
【11】劝君平地上,还似过坡时
比喻人在顺境中,容易疏忽大意,掉以轻心,而出错误。故顺境之中尤要谨慎,保持警惕之心。选自袁枚的《小心坡》:“险极坡难过,小心容自持。劝君平地上,还似过坡时。”
可以改编成 :劝君常有“过坡心”。
清·田松岩《题劳山杖诗》:“路当坦处亦防倾。”也可以直接做标题。
【12】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烟景有谁争
一笑云林归便得 ,向来烟景有谁争
【13】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汉〕无名氏《甘瓜抱苦蒂》诗句以甜瓜育于苦蒂,蜜枣生于棘丛来说明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经过一番艰辛努力的道理。
【14】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
适用于谦虚,天外有天等,唐杜甫《木皮岭》,诗句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告诉人们不可妄自尊大或拘于一隅。
【15】芳林新叶催陈叶
适用于发展,时代更替,前进。整句是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这是诗人对故人伤逝的感伤而写下的寓意深刻的诗句。以新陈代谢是自然界的必然规律,劝诫友人不必为此过分感伤。
【16】一诗千改始心安
适用于工匠精神,严谨,认真等。出自清·袁枚《遣兴》诗: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17】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适用于经过千锤百炼,技艺精湛。也适用于刚柔并济。
晋·刘琨《重赠卢谌》【译注】怎能料到经过千锤百炼的坚刚之物,竟会变得如此柔软,能绕在指头上。意:料想。
【18】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适用于品德等,做好自己,实力
【出处】唐·虞世南《蝉》
【译注】蝉停在高处,叫声自然传得远,这不是凭借秋风的传送。居:在,停留。藉:凭借。用以比喻品格高洁的人不用他人吹棒自能声名远播;也用以说明位势优越或实力强盛的事物或人自有其强大的影响力,不用靠外界的帮助。
【19】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可以分开做两个标题
草萤有耀终非火
荷露虽团岂是珠
适用于不为假象迷惑,要有真东西等。
唐·白居易《放言五首》
【译注】草丛中的萤火有耀眼的闪光,但终归不是火;荷叶上的露珠虽圆,但它哪是珍珠呢?
【20】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第一次看到这句子是在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这句话适用于珍惜,世事多磨等。
【出处】唐·白居易《简简吟》
【译注】世上好的东西大多数都不坚固牢靠,彩云绚烂却容易飘散,琉璃明丽但质脆易碎。琉璃:一种矿石质的有色半透明体材料,常烧制成缸、盆、砖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