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艺术体育特长生培养与高考改革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 2016-12-23 00:00:00

2016年中国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转型,高考改革轰轰烈烈,艺体政策气象更新,教育变革的历史洪流推动着基础教育直面挑战,迎接未来。当此之时,12月22日,由大智控股集团主办的“第二届艺术体育特长生培养与高考改革发展论坛”在山东大厦举办,数百名重点高中及艺校负责人齐聚泉城济南,共同探讨艺体生培养与高考改革发展的创新与未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政协常委邓相超等教育界知名人士出席了本次论坛。

论坛开始,大智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维东发表精彩致辞,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此次论坛是一场“求真务实”的教育盛会,因“迎接变革”应运而生。2013年1月,由大智承办的“首届艺术体育特长生培养与高考改革发展论坛”成功举办,搭建了一个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艺体教育学术交流平台,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2016年,山东高考改革政策正式颁布,面对轰轰烈烈的高考改革洪流,第二届“艺术体育特长生培养与高考改革发展论坛”盛大启幕。第二届将承接首届论坛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深化首届论坛搭建的四大平台:“高等院校与高中学校交流平台” “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交流平台” “教育专家与行业分析专家交流平台”“艺术教育与文化教育交流平台”。全面探讨艺术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关系,深入解读艺体类高考改革的未来发展,同时全面总结浙江、上海等地改革经验,良性推动山东高考改革的顺利进行。

随后,熊丙奇针对高考改革对艺体生培养的影响带来前沿解读,为艺体生培养提供了明确的建议和方向。他指出,高考改革扩大了普通高考生的考试选择权,科目选择权,课程选择权和学校选择权,但对文化课是短板的艺体生来说,却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目前艺体教育的特点是技能化、知识化,但忽视了学生自身艺术修养。高中学校在培养艺体生时,应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做好选择和规划,在高一时就确定好自己的艺术发展方向。不要过于“功利化”,以学历为导向,发展“速成模式”,应提高学生的自身艺术素养,而不是把艺考当成“曲线救国”上大学的途径。他在现场呼吁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打破招考一体化模式,形成以自主招生为主的艺体类学生招录模式,他同时呼吁民办机构在高考改革中有所作为,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可选择的学习服务。

大智控股集团副总裁、首席教学官张朋则以艺体生学习文化课的两座大山“政策大山”“复习大山”为切入点,从宏观到微观为现场嘉宾介绍了大智在艺体生文化课培训方面的优势,让众多嘉宾获得了备战艺体生文化课的科学方法和重要信息。

储朝晖高屋建瓴地为嘉宾们分析了最前沿的高考改革 “声音”,他现场分析了中国原有高考招生制度面临的问题,讲述了高考改革面临的障碍与困境,解读了中国高考改革的路径与次序,并指出新高考改革方案往前迈出了一步,值得肯定。但方案本身与公众对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期待还有很大的距离。高考改革应该让高校和考生成为招生主体。让到场嘉宾对于高考改革的未来走向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

围绕“培养满足高校需求的艺体生”这一主题,邓相超从“什么是艺术?” “大学需要什么样的艺考生”“教育部的新规及其影响” “山东省教育厅的相关规定及要求”几个方面带来精彩分享,使在场嘉宾更加明确艺体人才培养的方向,更加有信心推进艺体教育的发展。

在全省各地的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见证下,大智高考情报研究院在论坛现场正式成立。首届院长由大智资深教研专家孙静文老师担任。孙老师现场表示,大智高考情报研究院将致力于最新的高考政策研究,把最新的高考改革政策、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大家资源共享,帮助更多的学子们成长、成才。

在关于艺体生培养的高峰论坛上,针对“艺术教育与文化课学习的关系”这一问题,与会嘉宾代表畅所欲言,充分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踊跃进行创新观点的讨论和沟通,高端思维的碰撞不断产生创新的花火,让参会嘉宾获益匪浅。

此次论坛是山东教育界对于教育改革的又一次努力和思考,正是因为广大无私耕耘的教育工作者们的不断努力和拼搏,才让山东高考改革的步伐更加从容镇定。与会嘉宾在本次论坛中对于艺体生培养与高考改革做出的思考和探索,对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合作,推动教育改革进程及创新艺体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大众传媒大厦17层
联系电话:400-6328-766
集团企业邮箱
Powered by RRZCMS